刺豚和河豚的區別1刺豚的刺比河豚堅硬 。河豚身體短而肥厚,有很細的小刺 。當河豚遇到外敵,腹腔氣囊則迅速膨脹,使整個身體呈球狀浮上水面,同時皮膚上的小刺豎起,借以自衛 。刺豚腹部有一大的氣囊,體內含有毒素,豎起的硬刺可以扎傷天敵或起到警告作用 。 刺豚和河豚的區別 刺豚和河豚身上具有毒的部位不同:刺豚魚是肝臟含有劇毒,而河豚是筋肉、皮、卵巢均有毒 。 生長習慣不同:刺豚春夏季向近海移動,在沿岸海區產卵 。河豚進入淡水,5~6月在江河中有產卵 。 分布地區不同:刺豚主要分布在熱帶近海處,南海等近海海域都有分布 。河豚在我國資源極為豐富,中國沿海產約54種,沿海一帶幾乎全年均可捕獲 。 文章插圖 刺豚和河豚是一種東西嗎2刺豚和河魨是近親,但不是同一種東西 。 區別: 一、身長不同 1、刺鲀外形與其他魚類相近,但眼睛稍微凸出,身長20至90厘米,無肋骨、頂骨、鼻骨及眶下骨 。 2、河鲀,俗稱“河豚”,硬骨魚綱鲀科魚類的統稱 。河鲀體呈圓筒形,有氣囊,遇到危險時會吸氣膨脹,一般體長在25—35厘米 。 二、生長習性不同 1、刺豚春夏季向近海移動,在沿岸海區產卵,懷卵量10余萬至數10萬粒 。 【刺豚和河豚的區別圖片 刺豚和河豚的區別】2、河鲀進入淡水,5~6月在江河中有產卵;懷卵量一般在4~5萬粒間 。 三、分布范圍不同 1、刺豚,中國潮汕一帶俗稱刺乖 。主要分布在熱帶近海處,中國的臺灣、南海等近海海域都有分布 。 2、河鲀在我國資源極為豐富,中國沿海產54種,年產量約達300~400萬噸,沿海一帶幾乎全年均可捕獲 。 在長江、珠江則在春、夏之間出現汛期,為沿海及江河中下游的主要漁業對象之一 。在我國,從遼寧至廣東沿海共生活著30多種河鲀,其中的暗色東方鲀進入長江、珠江等水系的中、下游 。 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-刺豚 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-河鲀 刺鮑魚和河豚的區別31、特征不同:刺豚腹部有一大大的氣囊,體表的魚鱗變成了長長的硬刺,大多生活在熱帶的近海處 。河豚的身體短而肥厚,牙齒,上頜和下頜是辨別銜接在一同的 。 2、具有毒的部位不同:刺豚魚是肝臟含有劇毒,而河豚是筋肉、皮、卵巢均有毒,任何豚類都要謹慎食用 。 3、營養價值不一樣:河豚味甘,性溫,能夠除風濕和補脾 。刺豚含有豐富蛋白質,常用于煲湯食用,也可入藥 。 河豚食用注意事項 需要注意河豚魚室內越冬密度大,容易發生疾病 。魚種入池前要進行藥浴,清除體表寄生蟲,防止受傷個體感染細菌或水霉菌 。在越冬期間應以預防為主,一般每隔10~15天,用抗菌素類藥物進行體表消毒,亦可每隔15~20天連續投喂含抗菌素的藥餌3天,對其進行體內消毒 。對已患病的魚要及時撈出,隔離治療,以防魚病蔓延 。 在河豚魚越冬過程中,應經常注意水溫的變化和天氣預報,在寒潮來臨前應做好充分準備,保證升溫設備能及時運轉 。當室內水溫低于12℃時,要采取升溫措施,提高水溫至14℃左右,并控制恒定 。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-刺豚、百度百科-河豚 刺骨魚和河豚的區別?4刺骨魚和河豚的區別 1.刺的質地不同:河豚和刺豚的刺不一樣,刺豚的刺比河豚堅硬 。 2.是否含毒:河豚含有毒素,而刺豚無毒 。河豚毒素比較穩定,不易用鹽腌、日曬、一般加熱燒煮等方法消除 。 3.外形生長環境不同:河豚魚學名暗紋東方_,又名氣泡魚,屬_形目,是暖水性海洋底棲魚類 。河豚魚口小頭圓,背部黑褐色,腹部白色,大的長達1米,重10千克左右,眼睛平時是藍綠色,還可以隨著光線的變化自動變色 。河豚古代稱之為肺魚,生活在暖溫帶及熱帶近海底層的一種魚類,對于環境有要求,且存在于海洋的中下層 。 刺豚又俗稱小鱷魚,刺豚渾身長滿了刺,類似于刺猬 。它生存于深海珊瑚礁之中,受到攻擊時就會展開自己的刺自御 。 河豚和刺豚怎么分別51. 河豚,俗稱"氣泡魚"、"吹肚魚"、"河鲀魚"、"蛤乖魚"、"氣鼓魚"(江蘇、浙江)、"乖魚"(廣東)、"雞泡"(廣東)、"龜魚"(廣西)、"街魚"(用閩南話讀)(福建)、"蠟頭"(河北)、"艇鲅魚" 。古時稱"肺魚" 。一般泛指鲀形目中二齒鲀科、叁齒鲀科、四齒鲀科以及箱鲀科所屬的魚類 。河豚為暖溫帶及熱帶近海底層魚類,棲息于海洋的中、下層,有少數種類進入淡水江河中,當遇到外敵,腹腔氣囊則迅速膨脹,使整個身體呈球狀浮上水面,同時皮膚上的小刺豎起,借以自衛 。
本文發布于:2023-06-21 19:25:49,感謝您對本站的認可!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aa127788.com/xinxi/91/1142109.html
版權聲明:本站內容均來自互聯網,僅供演示用,請勿用于商業和其他非法用途。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,我們將在24小時內刪除。
留言與評論(共有 0 條評論) |